電影能否「出圈」,都是營銷的「魔法」? Loading...
資訊  2024-04-17

每當新片上映,線上線下電影宣傳就會一齊上陣。那麼電影想出圈,到底要如何施展營銷魔法,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呢 ?

《今日影評》邀請到了北京電影學院的教師孫儼斌,共同來聊一聊電影營銷的「魔法」?

「玩好梗」的電影才能更好出圈?

每一部電影都有自己的核心粉絲圈,而所謂的「出圈」就是要把核心粉絲髮展成自己的營銷團隊,通過核心粉絲的口碑擴散,吸引到更多人的注意,最終目的則是將「圈外人」的吸引力轉變成購買力。

從傳播策略上來講,玩梗則是最容易出圈的方式,梗是笑臉和包袱,通過這種笑臉傳播能夠實現非常好的情緒營銷,同時玩梗的互動性較強,能夠更容易激發觀眾的傳播的慾望。

《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》在營銷上就是用了宮崎駿的畫風濾鏡,讓觀眾情緒被調動起來,從而實現了一種破圈的效果。抖音上#一秒進入宮崎駿的童話世界#這個話題詞有超過17億次的播放量,已然成為廣大用戶的社交談資,具有一定的社交屬性。所以《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》能夠取得超6億元的票房成績,就是這部電影在玩梗上的成功。

實際上,這樣的營銷策略能夠成功,原因就在於觀眾對於電影情緒價值的需求在不斷加大,電影「情緒價值」已經成為了電影成敗的關鍵。

相比之下,同在清明檔期上映的《草木人間》營銷上就有一些失誤,本身影片的質量還不錯,營銷上也找到了時下熱點,但卻沒能將大眾的注意力轉化為購買力。

《草木人間》在宣傳上用了主演之一陳建斌在《甄嬛傳》中的梗,確實是吸引了很多觀眾的注意力,但是大家只通過短視頻就已經得到滿足了,並沒有激起去觀看《草木人間》這部電影的慾望,出現了注意力沒有轉化成購買力的偏差。

此外,還有一些電影營銷對於影片類型的錯位,不僅沒有出圈,反而還引起了口碑反噬。電影《燃冬》本質上是一部文藝片,卻營銷成一個七夕檔的愛情片,使得觀眾的預期管理失敗,造成巨大的口碑反噬。

電影營銷是電影生產的最後一個環節,其目的是希望能夠爭取到更大範圍的市場和觀眾,但「玩好梗」才能幫助電影真正地出圈,「玩錯梗」不僅沒有宣傳作用,反而還會引起負面的效果。

電影營銷是玄學?還是有方法論?

當我們討論電影營銷話題時,總會有一種聲音說「電影營銷是一門玄學」,然而營銷理論已經有半個多世紀的歷史,擁有一套成熟的方法論,那麼電影營銷是否有規律可言呢,清明檔影片的營銷策略對之後的檔期是否又具有參考意義呢?

五一檔即將到來,目前已經有十部影片定檔,影片題材各異,類型多元,因此營銷道路也是各有不同。

首先,要有更加精確的觀眾定位和類型定位,在明確的定位基礎之上,爭取更大範圍的市場。

《維和防暴隊》是由真實事件改編,在營銷上主打就是真實,首部聚焦海外維和題材的商業大片,影片賣點一定是動作熱血燃到位。

《穿過月亮的旅行》作為青春愛情題材影片,從主角的選擇上還是故事定位上都是主打純愛,因此在目標觀眾的選擇上就要抓住想看愛情片的群體。

《末路狂花錢》是一部非常典型的純喜劇,那麼影片的營銷路徑就在「笑星+笑點」的身上,引發觀眾期望獲得輕鬆愉悅的情緒。

其次,抓住影片的核心粉絲群,找到引爆點,通過二次傳播,拓展出潛在觀眾群。

電影《間諜過家家 代號:白》這個IP在二次元圈層中是非常火的,它的核心粉絲群是很穩定且明確的。因此影片在宣發時,就要抓住它的核心粉絲群,推動二次傳播,達到後期發酵,然後破圈的效果。

最後,管理好影片的預期,將注意力要轉變成購買力。

《沒有一頓火鍋解決不了的事》在類型上有兩個類型定位了,一個是懸疑片,一個是喜劇片。因此在宣發的方向上,要先選定到底是懸疑還是喜劇,只有類型固定才能吸引到固定的觀眾。

如今的營銷手段越來越多,營銷方法也越來越「卷」,但是只有真正的選對方向、選對人群,才能夠卷中觀眾的內心,卷出觀眾的期待,卷出這部影片的優異成績。